集团新闻
  • 集团新闻
  • 集团公告
  • 2025/03/21
    小马智行CEO彭军:AI技术加速无人驾驶商业化,两年内或将有上万辆无人车上路

    近日,科金控股集团投资企业小马智行CEO彭军(James Peng)在CNBC的“Beyond The Valley”活动中接受专访。彭军在采访中介绍,小马智行的AI驱动完全无人驾驶汽车于2022年底推出,已运行超过两年,并在此期间不断进行算法改进。目前,小马智行AI驱动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已在北京、广州、深圳和上海四大城市成功商业化运营。

    以下是采访对话实录:

     

    01

    小马智行的当前状况

    主持人:我曾经在广州生活和工作过一段时间,不过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请谈谈自2016年创立以来,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历程,到现在的情况如何?

    James:我先描绘一下现在国内的情况,基本上,现在在北京、广州、深圳和上海的一些地区,当地居民已经可以通过“小马智行”应用程序,或是通过像Uber或Grab一样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叫到无人驾驶汽车了。当地居民在叫到车时,无人驾驶车辆也会准时到达。你会看到,驾驶位上并没有司机,但是它一样可以将乘客送到应用程序中指定的任何地方。我认为,这种体验本身已经非常像普通的出租车了。在这些地区,每辆无人驾驶汽车每天通常有20到25次付费乘车,说明无人驾驶汽车在当地已经成为了一项受到用户欢迎的服务。我认为,现在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快速扩大规模。

    主持人:大约三年前,中国似乎也有无人驾驶汽车,但当时还需要有技术人员坐在驾驶位。但现在如你所说,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叫到无人驾驶汽车,你们是如何从有安全司机这么快过渡到完全无人驾驶的?具体来说,小马智行在中国广州、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业务为什么会有如此快速的发展?

    James:如今回看发展历程似乎很快,但实际上,从小马智行第一次试验,到完全实现无人驾驶,花费了六年的时间。我们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首次推出是在2022年底,现在已经两年多一点。当然,在幕后,我们进行了无数英里的测试,并不断改进AI算法,当然最重要的是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深入合作,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为车辆配备传感器和AI算法足够可靠,确保它们在道路上的安全性。公司数据显示,我们的自动驾驶车辆平均安全性大约比同一地区的人类司机高一个数量级,几乎是10倍的安全性。

    主持人:小马智行在美国也有业务开展,你认为目前中国在自动驾驶和无人出租车方面的做法与美国的情况相比,主要区别是什么?

    James:我认为总体上它们很相似。都是配备传感器和AI算法的相同车辆。但我认为有两个主要区别。一个是驾驶条件的差异。我认为在中国的大多数主要城市,街道通常更拥挤,行人和自行车比比皆是,所以中国道路的条件可预测性稍微更难一些。另一个主要区别是所有传感器、芯片以及车辆本身的供应链,尤其是电池驱动的电动车。我认为,得益于生态系统的成熟,中国自动驾驶车辆的成本通常会比美国低得多。以上就是两个主要的区别。

     

    02

    AI与自动驾驶

    主持人:过去的两年中,全世界都在不停地谈论AI。我们在小马智行的技术中也切实看到了AI的实际应用。从某种角度来说,小马智行不是在制造汽车,而是提供使汽车实现无人驾驶的技术。请介绍一下小马智行的技术堆栈——你们提供的技术是什么?AI是如何有效地让汽车自己驾驶的?

    James:从高层次来看,你可以认为小马智行是为车辆配备了一个“虚拟司机”。那么,这些“虚拟司机”在驾驶中都做什么呢?它们需要观察周围的一切,这就是感知;它们需要预测周边行人、车辆等一切物体的行为,这就是预测;它们还需要弄清楚乘客的行动,这就是规划;它们还会根据这些变化采取行动。简而言之,自动驾驶是感知、预测,然后做出决策规划的迭代过程。还有,自动驾驶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里”,也就是定位。这一切背后的技术,源自于我们用传感器对车辆进行了改造,这些传感器就像司机的眼睛和耳朵。我们为车辆配备了计算能力和AI算法,这些计算就像司机的大脑来做决定。有了这些,再加上让车辆在路上不断地练习——就像我们自己学习开车一样。通过这一切,才能让自动驾驶的技术逐渐改进。

    主持人:过去两年中的一个关键发展,就是生成式AI、基础AI模型、大型语言模型的兴起,这些模型的新进展对小马智行的技术堆栈、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处理自动驾驶的方式有什么影响吗?

    James:实际上,小马智行在生成式AI成为热门词汇之前就已经采用了很多类似的算法和方法。例如,我们使用的一些算法是“端到端训练”,我们使用数据驱动的方法,让车辆学习如何驾驶。另一个例子是我们使用强化学习来帮助车辆“学会驾驶”,因为驾驶本身不是规则,驾驶最难的部分是车辆如何与其他汽车、自行车、行人完成“互动”,这真的很难。但在我们看来,互动本身实际上可以用强化学习来训练。这就好像是“博弈论”,自动驾驶车辆像是在玩一个游戏,要学会如何通过信号向其他车辆表达我们的意图,并以一种相互理解的方式,确保自己和周围一切的安全。所以,这种迭代过程和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在总体上与其他AI应用是共通的。

    主持人:在算法和模型方面同样有一个关键的发展,即模型效率的提高。当人们谈到这个话题时,DeepSeek总是会被提及。但这些更像是关于效率、关于这些模型的改进。小马智行技术堆栈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车载AI如何与云端和网络互动。就实际情况而言,现在有越来越多的AI应用倾向于在设备上处理,以此提高效率,在数据安全等方面也更安全。请问小马智行在此方面的进展如何?更高效的模型是如何帮助小马智行达到如今这个阶段的?

    James:实际上,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一直专注于“边缘计算”。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实时应用的技术,要求几乎100%的安全性,这就意味着任何依赖与服务器通信的东西都存在风险——如果网络出现任何故障,你可能会遇到安全问题。所以在过去八年中,优化和提高效率一直是小马智行的重点。其最大的挑战是,我们如何在车辆内有限的计算能力下,让AI算法尽可能高效地完成计算,这不仅仅是计算能力的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AI算法使用更少的电力,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为车辆提供更大的续航里程,因为AI与车辆共享的是同一个电池组。所以优化一直是关键。

     

    03

    监管与普及挑战

    主持人:James,让我们谈谈目前无人驾驶汽车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世界其他地区(除了中国)在无人驾驶汽车监管方面有多大问题?因为我们知道,目前中国的监管机构在无人驾驶方面相当具有前瞻性,但在世界其他地方,比如现在的欧洲,还没有大规模测试和采用无人驾驶汽车,其他地区也是如此。那么,监管层面是否会在某种层面上给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带来阻力?

    James:我认为,监管层面肯定是自动驾驶车辆大规模应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但另一方面,监管本身也是一个迭代过程。例如,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会一开始就说“我们对完全无人驾驶的自动驾驶车辆开放所有地方”,这对政府来说显然是不明智的。所以我认为,这始终是私营与公共合作的模式。小马智行与政府合作,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我们需要不断向政府展示我们的安全记录和基于数据驱动的记录,因为我认为监管层面的完善度也是在逐步推进的。所以对于你的问题,我给出的简短回答是:监管是很关键的,但是它也需要循序渐进地优化,趋于合理,最终实现完善。

    主持人:几年前在广州,我曾坐过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它是有一名安全司机在驾驶位的,所以我上车了。在车上,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哦,这很新鲜,很有趣”,但其实我心里知道,车里有一名安全司机。如今,无人驾驶汽车内没有安全司机了,所以我不知道如果我下次再坐无人驾驶汽车时,会是什么反应。我想了解的是,消费者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度如何?人们的反馈怎么样?

    James:实际上,小马智行已经做了很多调查,也观察了“两英里乘车”的情况。我认为,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车辆有一个关键设计原则——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安全性”,还有“用户感知到的安全性”。因此,小马智行使用了类人的驾驶舒适性设置,还使用了HMI(人机界面)。车内的人机界面也能给乘客一种安全感。我们实际观察发现,乘客通常在三四分钟后就能够把车辆当作一个普通人类驾驶的出租车,因为在三四分钟后,他们就会开始拿出手机、看手机。

     

    04

    市场竞争与展望

    主持人:目前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小马智行并不是唯一的公司。我想谈一下特斯拉,因为埃隆·马斯克多年来一直在承诺无人出租车,他说今年会实现。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在美国运营,你觉得这会发生吗?

    James:我认为就现状而言,特斯拉在美国的规模很大,但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的大规模测试。同样的,在美国,如果你走在旧金山或洛杉矶的街道上,就会看到Waymo的汽车已经相当普遍,到处都能看到。我认为,在旧金山,Waymo已经成为仅次于Uber的第二大叫车应用,超过了Lyft。所以,无人出租车正在到来,并将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出行方式之一。但总体来说,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竞争,因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潜力如此巨大,我们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合作推动监管的界限,然后让更多人更熟悉它,并开始使用它。在我看来,其市场潜力如此之大,即使将来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也能让我们最终都占有一席之地。

    主持人:James,像世界上每一家企业一样,你也在考虑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当你看到美国政府更替时,你认为这对你在美国开展业务有任何困难吗?

    James:我始终认为,交通的监管、保险安全的监管在每个国家都不同,所以作为一家从第一天就具有全球雄心的公司,我认为小马智行必须与每个国家的相关监管机构和客户开展合作。所以,无论我们去哪里都没有区别。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了一些国际扩展。当然,我不愿称之为“扩展”,而更多的是“试验”。目前,小马智行在韩国和卢森堡推出了第一次自动驾驶试验,可能也会进入新加坡。去年,小马智行与Comfort DelGro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试验在新加坡建立相应的监管和试验机制。所以我认为,我们将会遵守每个国家的当地法规,美国也没有区别。

    主持人:那么James,让我们谈得更加长远一点。我们现在谈的是无人出租车和汽车,但我也了解到小马智行在长途货运和运输物流方面也做出一些工作。你认为自主性在哪些其他领域将是关键的?这些领域目前是否很遥远?

    James:是的,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那样,小马智行在开发的是一个“虚拟司机”。我认为,自主性将使我们的交通系统更安全、更高效、更易获取。所以乘用车是我们的第一个重点,这是因为它非常受欢迎,也是人们日常通勤的需求。但总体来说,我认为所有其他交通方式,未来也都会需要一个更安全、更高效的“虚拟司机”。

    主持人:无人驾驶汽车的业务拓展是什么样的?通向自动驾驶的道路是什么?我猜,无人驾驶可能会首先在中国实现。就你的看法而言,你是如何实现无人驾驶汽车更广泛的规模和应用的?

    James:我认为,现在是无人驾驶汽车业务拓展的关键节点,因为现在的技术正在不断趋于成熟,车辆的成本正在迅速下降。去年,小马智行与广汽、丰田和北汽签署了协议,所以我们有三家汽车制造商与我们合作制造自动驾驶车辆,这些车辆的成本已经下降到了几乎像普通汽车一样。所以我认为,现在真的是大规模应用的开始,可能在一两年内,你就能看到成千上万的无人驾驶车辆在路上正常行驶了。

    主持人:嗯,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束点,James,我很高兴我们终于能在播客上邀请到你,谢谢你。

    James: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