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牙齿缺失的朋友们而言,一提到种植牙,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高昂的价格。近年来,这一固有印象逐渐被打破,国内种植牙的价格正在经历“大跳水”。
这里面,有一家南沙独角兽企业充当了国产种植牙领域的“破壁者”。十余年间,科金控股集团投资企业中科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健齿”)潜心研发,开发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通用型牙科种植体,推动国内种植牙费用降级六成。
2025年第一季度,中科健齿营收同比增长180%,企业实现开门红。“入选集采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新的发展前景,但最关键的是让中国老百姓都用得起国产种植牙。”中科健齿创始人陈贤帅表示。
破局者
国产种植牙的“南沙基因”
一直以来,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正深陷“卡脖子”困局:影像诊断系统、种植导航机器人、高端种植体等核心技术与材料几乎被欧美垄断,国产化率不足15%。
面对供应链受制于人的挑战和千亿国产替代市场潜力,陈贤帅在南沙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的扶持下,开启了产业化征程。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彼时的南沙,正值政策红利释放初期,新区建设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2013年,中科健齿在南沙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的扶持下孵化成立。通过南沙区首届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会,陈贤帅团队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光华口腔”、英泊朗三方签署“牙科种植体系统研发平台”协议,获得300万元投资;同年,在南沙区政府的引荐下,成功获得中科招商的投资,迈出产业化关键一步。
在南沙这片改革试验田上,企业的命运与区域发展始终同频共振。
作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的关键一极,南沙已将生物医药锚定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23年底,国家三部委发布了“南沙放宽市场准入15条”,支持放宽医药和医疗器械、细胞治疗等准入限制;2024年4月,南沙因地制宜出台了《生物医药九条》,从企业落地最需要的环节着手,在细胞和基因技术、临床试验、场景应用等方面予以精准支持。
医疗器械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的行业特性,必然需要金融活水的浇灌。其中,南沙科创母基金前后为中科健齿投资超1亿元,累计撬动近10亿元资本投资中科健齿,力挺企业跨过研发“死亡谷”。2024年,科金控股集团追加数千万元投资,直接推动增资扩产,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政策利好叠加金融活水,有效促进中科健齿的蓬勃发展。2023年初,中科健齿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家入选国家牙种植体集采的本土企业;2024年,与国家一级央企通用技术宝石花医疗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达成深度合作。
2025年第一季度,中科健齿营收同比增长180%,企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开年,南沙区属国有资金为中科健齿出台量身定制厂房方案,允许分期购买,降低初期投入,进一步助力企业上市。
“没有南沙,就没有今天的中科健齿。”在中科健齿创始人陈贤帅看来,南沙不仅给了他创业的“第一桶金”,还将他“点石成金”,“南沙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我们在扩产关键期少了后顾之忧,能更专注于技术突破。”
从“单项冠军”到全球竞逐
迈向“中国口腔第一股”
近年来,南沙积极竞逐生物医药“新蓝海”,累计落户超过400家生物医药企业,规划建设珠江创新谷、生物谷、健康谷,布局建设广东医谷、中山大学国际药谷、南沙复旦国际科创园等六大专业化生物医药园提升能级。
南沙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群效应,也为中科健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陈贤帅对此深有感触:“在南沙,我们与大量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形成了紧密互动,临床试验数据共享、技术跨界融合成为常态。”
当前,自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加征“对等关税”以来,引发全球市场和美国国内的强烈反应。面对口腔医疗行业核心技术遭国外巨头长期垄断,国产替代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科健齿的专利总数占全国此领域的40%以上,在3D打印植入物专利方面排名全国企业类单位第一。根据壹专利数据库分析,全球十大牙种植体专利公司中,中科健齿排第八位。在中国公司中,中科健齿排第一位。
“中科健齿的下一个目标是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口腔第一股’。”陈贤帅表示,南沙区政府已为其定制上市支持方案,通过国有资本引入、股权架构优化等举措,强化产业链整合能力。陈贤帅展望:“未来将布局人工智能监测、生物活性材料等领域,打造覆盖全身骨科的3D打印生态。”